林子
缘起
当时是一个很偶然的情况来决定拍这个片子。今年夏天,白日梦想杨总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参加一个短片比赛,大家一起创作一个有创意的故事,然后努力把这个事情给促成。之前我和朋友拍过一些很好玩的小片子,但是从来没有比较正式地拍一个创意短片。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,于是我就说“ OK, I’m in”。杨总是我们制片人,其他主创也是他邀请过来的。筹备的时候,大家集体讨论,都有提出各自的一些创意、想法和脚本。讨论后,最终决定《林子》这个本子比较适合,于是我们就开始拍了,大家都是义务参与进来,创作氛围非常好,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。____
题材
在最开始的时候,我们倾向于拍摄悬疑反转的题材,奈何脑洞不够大,在有限的时间内想不出能让自己满意的剧本。这时候有小伙伴提了个方向,为什么不试一试因失恋 or 借贷而轻生的主题。这给了我启发,开始思考特定人群自杀的原因,什么样的人群会被轻生的念头困扰?于是我想到了抑郁症患者。确认好方向后,我开始进行剧本创作,同时找了许多样片 (About a Girl, Baby Blue, Skins unseen Effy part S1P4, 关于秋的只言片语), 最终我们把短片主题确定为“一名抑郁症患者在生命中最后一天里对这个世界的告白”。片名
在剧本创作阶段,片名并不叫《林子》,而是《一个女孩与她的两三事》。但觉得太累赘了,后来我改成了《呓语森林》,这里用了个“呓语/抑郁”的谐音。我没给女孩起名字,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代入感,就像是裁缝的树洞一样,无人倾诉的女孩在森林中讲出自己的心里话。在最终确定片名做海报的时候,摄影指导灵机一动,觉得《林子》的称呼简洁又有趣,既像女孩的名字又能比喻环境,而且主演的名字也恰好有这两个字,我们就这么定下来了。不过我还是很喜欢《呓语森林》的含义,所以保留了 Whispering Wood 作为《林子》的英文名。____
场景
主要场景就是森林了。随着人物状态的变化,我希望森林也能体现出不同的质感,所以不同时间里日光细微的变化对我来说很重要。在实地勘景后,我决定以自然光为主,采用南光 S-60 作为补光源,它小巧便携甚至可以手持。在人物爆发的镜头中,我在画面的右上方用它打出轮廓和眼神光。片中 B-Roll部分则根据场景的不同渲染出不同氛围,例如闺蜜哭诉的戏,我采用灯带作为环境光来营造气氛,同时在右侧安排了一盏单灯模拟落地灯,眼神光则从画面的左前方而来。另一特殊布光是在浴缸中的拍摄,我们采用了防水的 LED 灯棒在侧面照亮演员的脸。影像风格
这次拍摄中有比较多的手持和肩扛镜头。片中人物是一名抑郁症患者,她的世界是封闭的,缺乏与外界的有效沟通,他人很难理解。但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人与人的链接基础之上,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具有强烈的自我反刍心理,导致他们无法从外在获得正反馈,只能反逐内心。而压力在无法宣泄的基础上,让他们在抑郁的状态中越陷越深。镜头在这里是人物与外界对话的窗口,是人物需求交流但不知如何表达的想象物,这象征着人物自杀前对这个世界的告别,也可以理解为独白。从所指的方向来看,我需要镜头随着人物情绪而变化。例如女孩开朗的时候,镜头相对平稳;表达分手后的状态时,镜头与人物保持一定距离;当最后爆发时镜头要随着情绪与人物保持互动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,我需要摄像机保持灵活,能做到很多微妙的移动,所以手持和肩扛是我最好的选择。____
拍摄设备
在摄影机和镜头的选择上,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余地。在有限的时间内 MAVO S35 是能找到最好的机器,这也是制片人日常拍活儿用的。在镜头选择上我们首先摒弃了变焦镜头,基于拍摄需求,轻便的定焦头是最佳选择,手边正好有一枚Nikon 50mm/f1.4 的胶片镜头就拿来用了。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。这是我第一次使用 Kinefinity 的摄影机完整拍摄项目,MAVO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它非常小巧,整机重量才 1KG 几乎和微单一样轻巧,但是它带来的画质提升却是质的⻜跃。我们采用 4K 10bit 4:2:2 ProRes 进行拍摄,ProRes 编码对后期制作流程非常友好,10bit 4:2:2 的编码预留了极大的调色操作空 间,在达芬奇和 Premiere 中都可以流畅的剪辑。____
特别是 MAVO 的动态范围很高,色彩宽容度让人惊喜。我使用的是尼康的老镜头,在 MAVO 上也没有任何问题,卡口的兼容性很完美,非常方便。除此之外,MAVO 还提供了专业的扩充接口,并使用 SSD 硬盘录制,使团队可以适用于整个影视工作流进行操作。整体上来说 MAVO 让我感到惊艳,特别是 Kinefinity 的色彩科学。我们都知道 ARRI 的颜色非常正,但 MAVO 套用 ARRI 的 709 Luts 后各色域的颜色很到位,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我必须说 MAVO 真是一台非常好用的摄影机,比起相似技术参数的 RED 来也不逞多让。____
创作感受
在拍摄过程中,感受最深的就是和演员的互动,要把一个抑郁症患者表现的真实可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整个拍摄阶段共计一天半,其中大半天的时间都在和演员讲戏。特别是最后那场情绪爆发戏,我需要一滴眼泪,不能多也不能少,为了这滴眼泪,我们拍了将近两个小时,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模拟摄像机与演员互动,这非常有挑战。这次的短片拍摄,让我感到最遗憾的是声音质量的把控。导致声音的信噪比控制的并不好,虽然后期做了降噪和 EQ 处理,但依然存在问题,这个教训很深刻。